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是我國歷史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各族人民文明智慧的結晶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
在全面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時代背景下,探索中國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結合當下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充分發揮中國名城、名鎮、名村的特殊價值和重要作用,成為當下名鎮、名村關注的新課題。
2017 年 11 月 4 日—11 月 6 日, 2017中國名鎮(周莊)論壇將在周莊古鎮召開,百名業內專家將給出新啟示。
2017中國名鎮(周莊)論壇
活動主題
“守望古鎮,留住鄉愁”
活動組織
主辦單位: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學術委員會
協辦單位:
住建部建筑文化中心
承辦單位:
昆山市住建局、昆山市規劃局
周莊鎮人民政府
支持單位:
昆山市人民政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
上海阮儀三城市遺產保護基金會
中國旅游研究院
江蘇省城鎮化研究會
江蘇省旅游學會
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
中國美術學院
《中國名城》雜志社
執行單位:
江蘇水鄉周莊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創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昆山水鄉周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六大看點
業內專家云集的盛會
全國各地建設、文化、旅游等領域的領導、專家、學者,全國名城名鎮名村代表,文化旅游及文創企業代表及相關媒體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約100人,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教授,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周莊鎮原鎮長莊春地等人將出席會議。
阮儀三 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建筑城規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享有“古城衛士”、“古城保護神”等美譽。
戴斌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主任

莊春地 周莊鎮原鎮長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規劃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鞠德東,中國美術學院城鄉統籌研究院院長—曹增節,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廣漢等專家學者也將出席會議。
平臺創新模式的落地
阮儀三城市遺產保護基金會周莊工作站運作平臺落地
阮儀三城市遺產保護基金會于 2006 年 正式成立,作為非盈利性組織,基金會的資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國城市遺產保護事業。周莊工作站的成立將以“周莊模式”促進和推動全國古鎮的保護與發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保護和發展提供一個理論學術和實踐經驗的交流平臺。
時間:2017年11月5日
地點:周莊古鎮
古鎮古村發展的探究
與會嘉賓將圍繞“回顧名鎮保護實踐,探索發展新路徑,在全面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時代背景下,探討中國名鎮的創新性發展”的主題,發表主旨演講。
屆時,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規劃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鞠德東, 周莊鎮原鎮長—莊春地,中國美術學院城鄉統籌研究院院長—曹增節,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廣漢,江蘇省旅游學會執行會長—肖飛等嘉賓,將圍繞聚焦中國古城古鎮古村的保護發展實踐,聚焦阮儀三工作站落地及后續將產生的重大影響,聚焦周莊古鎮保護與旅游開發的成功實踐案例,開展對話互動交流。
古鎮保護成果的回顧
“守望古鎮”中國名鎮保護成果展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阮儀三努力促成平遙、周莊、麗江等眾多古城古鎮的保護,1998年,江蘇的周莊、同里、甪直和浙江的烏鎮、南潯、西塘,以江南水鄉古鎮的名義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2001年4月,江南六大水鄉古鎮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阮儀三教授和江南6個古鎮頒發“2003年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恰逢論壇十周年之際,特辦此成果展。
地點:阮儀三周莊工作站
江南記憶影像的共賞
“周莊之美”傳統手工銀鹽攝影藝術展
銀鹽影像是攝影傳承了近180年的技法,制作的影像厚重且富有極強的感染力,由于手工銀鹽涂布是利用硝酸銀的感光特性特殊處理而成,以及手工涂布的不規則性和隨意性,因此每一張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唯一性。今年是論壇舉辦十周年,特辦此展覽。
時間:2017年11月4日—11月15日
地點:周莊博物館
鄉村實踐案例的分享
周莊·香村
“香村·祁莊”是周莊依托水鄉古鎮旅游文化品牌,采用“嵌入式”的開發模式拓展開發的香村旅游體驗項目,位于周莊祁浜村,地處周莊鎮中部,周同公路北側,環鎮西路東側,東臨上海,西連蘇州,距周莊古鎮區僅7公里。
被評為“中國十大優秀國際鄉村旅游目的地”
“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
錦溪祝甸磚窯文化館
祝甸古磚窯保護與改造項目位于錦溪長白蕩西畔,占地約2.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4500平方米,磚窯主體改造建筑面積1650平方米,一層目前主要為小型主題課堂,二層為磚文化展示區、大型會議區以及相關功能配套。
被評為“田園建筑一等優秀實例”
“最佳廢舊建筑再利用實例”
中國名鎮(周莊)論壇的源起
周莊是首批歷史文化名鎮,也是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與發展的縮影。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周莊就開始探索古鎮的保護與發展,1986年,同濟大學阮儀三教授幫助周莊制定了《水鄉古鎮周莊總體及保護規劃》,保護規劃中明確提出了“保護古鎮、建設新區、發展經濟、開辟旅游”的十六字方針,保護與發展并重的“周莊模式”正式起步。
在新的發展歷史時期,古鎮保護與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和考驗,為此周莊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鄉規劃司、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和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學術委員會的領導和指導下,發起聯合國內外古城鎮保護權威機構共同創立古鎮保護與發展(周莊)論壇,從而繼續引領古城鎮保護與開發利用。
2008年4月19日,國內外近百名古城鎮保護方面的專家聚會中國第一水鄉周莊,召開了
首屆古鎮保護與發展(周莊)論壇,共同審視國內外古城、鎮、村的保護與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共同討論了為增進本地區相互依存和經濟整合并具有中國特色的古城鎮保護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性。
2012年,論壇正式更名為中國名鎮(周莊)論壇
自 2008 年首屆中國名鎮(周莊)論壇舉辦以來,論壇已成為中國名鎮保護與發展的重要交流平臺,在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對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實踐和學術交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讓我們對即將到來的2017中國名鎮(周莊)論壇拭目以待吧!